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4月18日報道,原題:鄧紫棋與香港優勢香港歌手鄧紫棋跟內地歌手“既一樣又不一樣”,可作為香港處理與內地關係的借鑒。
  隻身到湖南參賽的G.E.M. 當時在港小有名氣,在內地卻名不見經傳。這種賽前不被看好的弱勢對G.E.M.未嘗沒好處。可是G.E.M.要以弱勝強必須要做到跟內地歌手“既一樣又不一樣”;既要讓內地觀眾視她為“我們的一分子”,又要讓他們知道她是獨一無二的。其實這也是回歸後,香港在處理與內地關係時面對的挑戰。
  先求同後顯異是G.E.M.進軍內地市場的策略。她決定以中文名參賽,棄用對她有言志意義的藝名G.E.M.。上海出生的鄧紫棋操一口流利普通話,參賽歌曲也以普通話流行曲為主。她與其他參賽歌手共處時以後輩自居,表現得虛心謙遜。不過,從她的第一次演出開始,即使你對這個女孩一無所知,也不會把她誤認為內地歌手。
  她唱的也許是普通話,但她的“自我表達”所依賴的卻主要是非言語溝通方式:選曲、衣著、造型、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等。演繹自己創作的《泡沫》時,她穿一條非常貼身的背心裙,渾身散髮性挑逗和吸引力。這其實就是香港人認識的G.E.M.:一個勇於展現自己個性和性感的創作歌手。
  這種自由主義價值,以及創作歌手身份所凸顯的“主體性”和“能動性”,都是由香港的自由空氣培養出來的。在這個意義上,它們展現的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。
  任教於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學家邁克爾·波特教授提出的“競爭優勢”概念是指在生產效益與產品質量方面超越對手,它基於當地的自然資源、人力資源和文化特色。G.E.M.的演出令內地觀眾眼前一亮,歸根究底是因為她對自己身為香港藝人所擁有的優越條件和“競爭優勢”高度自覺。
 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,成為特別行政區,兩地的交流和互動本來應屬於同文化溝通範疇。然而近年內地與香港矛盾激化,若將港人與內地人的交流視為一種跨文化溝通,也並非沒有根據。G.E.M.這次內地之旅,也應該讓故步自封的香港人開眼界,可謂展現了精彩的跨文化溝通能力。  (原標題:新媒:與內地溝通 香港不妨學歌手鄧紫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l44kltl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